English

无尽的情怀

1999-02-05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肖玉华 通讯员 孙永库 徐晓鹏 我有话说

宋顺女,一位普通的朝鲜族女干部,担任吉林省延吉市民政局优抚科科长。20多年来,她经受丈夫致残、弟弟牺牲、儿子患白血病的多次不幸打击,以柔弱的身驱撑起这个多难的军人之家,以无尽的拥军爱国情怀在民政岗位上做了数不清的好事。她是党的十五大代表,荣获吉林省爱国拥军模范、沈阳军区优秀军人妻子等称号。

25天新婚生活后,她28年照料高位截瘫丈夫

宋顺女的人生经历太坎坷了。那还是1970年7月,25岁的朝鲜族姑娘宋顺女与成都军区某部28岁的朝鲜族指导员李龙禹在到处盛开着金达莱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龙井县结婚。一个月的婚假,李龙禹只在家住25天,便告别新婚的妻子赶回连队。

宋顺女送走丈夫后仅半年,一个不幸的消息传来:部队在一次坑道施工中出现险情,危急关头,李龙禹全力将战友推出坑道口,瞬间,塌方的碎石将他埋在下面,使他的脊椎从胸5到12段被砸伤,脊髓受损,经抢救,高位截瘫。当宋顺女赶到医院时,躺在病床上的李龙禹对她说:“我想好了,我们离婚吧,不能因为我拖累你一辈子,孩子李杰你愿意带着,我定期给生活费……”这时,顺女用手捂住丈夫的嘴,说:“不,在你最困难的时候,我怎么能离开你,今后不许你再提离婚的事。”在成都部队医院,李龙禹一躺就是10年。这期间,宋顺女曾13次从延边到医院照料他。每次去,她都背着孩子,带上丈夫爱吃的朝鲜打糕、咸菜、鱼干等。宋顺女多么希望丈夫有一天能站立起来啊!但多方治疗后,经北京301医院权威专家诊断:李龙禹胸部以下毫无知觉,他永远不能站立了。

这次诊断后,李龙禹铁了心,对宋顺女说:“咱俩必须离婚,我不能为自己叫你守活寡!”宋顺女仍是坚定地回答:“你的身体伤残了,不能再让心灵受创伤。你是人民功臣,不能没有家。”1981年,宋顺女把丈夫接回延吉休养治疗。

瘫痪病人容易得褥疮,宋顺女就经常给丈夫洗头洗澡。每次洗澡,她都先把室温调好,再把100多斤重的丈夫抱进浴盆。丈夫大小便失禁,她就随时给他洗涮。组织上为减轻宋顺女的负担,专门派了一名护理员,但双休日和8小时之外都由宋顺女照料,这期间,她学会了按摩推拿和打针等护理技术。正是靠爱的力量,创造了瘫痪病人28年无褥疮的奇迹。为使丈夫精神上得到充实,她用节省下来的钱买来收音机、电视机,每年还为丈夫订几份他喜欢看的报纸。

宋顺女家里挂着两块她最珍爱的牌匾:“光荣军属”和“光荣烈属”。每当她看到“光荣烈属”这块牌匾时,仿佛看到三弟的身影。其弟当兵7年,5次荣立三等功、1次荣立二等功,入了党,在一次边境作战中,壮烈牺牲。当时她怀着悲痛心情捧着三弟的骨灰回到延吉后,即动员18岁的儿子李杰放弃高考,接叔叔的班、扛叔叔的枪报国参军。

干了24年优抚工作做的好事数不清

作为军人的妻子,宋顺女懂得什么叫军人的奉献精神;作为军人的母亲,宋顺女深知军烈属家庭生活和精神上的重负。她从龙井调到延吉后,连续干了24年优抚工作。为解决军人的后顾之忧,宋顺女和科里同志跑遍延吉城调查摸底。比如,延吉市269名未随军的军人家属,她都作过走访,对他们的住房、子女入托入学等情况都建立了档案。

军属魏素梅,婚后与父母弟妹8口人同住仅40平方米的住房。魏素梅向乡里申请要宅基地建房,因丈夫户口不在而未批准。宋顺女得知后几次到公安局和乡里说明情况,做工作,终于使问题得以解决。当魏素梅接到这个属于军人妻子独立撑起门户的户口本时,感动得流下泪来。

多年来,宋顺女为军人家属的困难奔波,先后为56户军属解决住房问题,为36名家属安排、调转工作,使24名军人子女入学,驻军领导称赞她是“军人家属的娘家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优抚工作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宋顺女感到,在拥军优属工作中,光靠少数人、几个部门挨家挨户奔走呼吁是不够的,应该从政策法规上提供保障。在他们的努力下,促成了延吉市实行“全民统筹优待金”,出台“抚恤优待工作实施办法”等。1994年,宋顺女又办起延吉市优抚医院,规定优抚对象看病不花钱,药费只收30%,特别困难者全免。1995年,宋顺女带头搞起“下岗军嫂一条街”、“军嫂摊位”,使106名下岗军嫂走上自强自立之路。1996年,她又和局里同志创办乡复退军人养殖场、农场、优抚牧场等。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播洒着她的爱心和汗水。

1997年8月,宋顺女的儿子李杰被医院诊断为白血病晚期,这使这位母亲难于承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军内外的人们知道这个消息纷纷用各种方式帮助宋顺女。近日,记者了解到有10几名干部战士主动提出要献骨髓为李杰治病,使宋顺女感动得流下热泪。她多么希望儿子早日治好病,以便她为拥军优抚做更多的事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